兵团榜样丨刘学佛:一生情系兵团植棉事业


文章来源:兵团日报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3-15    浏览次数:11

  翻开兵团棉花的种植史,刘学佛是众多植棉能手之一。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和甘于奉献的精神,刘学佛为兵团棉花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  农垦事业开创伊始,党和国家提出要把兵团军垦农场建成新中国粮棉基地。当时,在高纬度的天山北麓种植棉花史无前例。1950年,作为开荒先遣班班长,刘学佛带着战士们走上了艰难的植棉之路。

  在甘肃临泽长大的刘学佛对种地再熟悉不过,在他看来,只要多出力气,就能种好地,种棉花也一样。没想到干了一年,结果却不尽人意:籽棉亩产仅有20公斤,到了第二年,亩产也只提高了15公斤。

  在一次劳模大会上,刘学佛和战士们听说苏联植棉能手依曼诺娃生产组在90亩土地上,创下了亩产籽棉753.5公斤的高产纪录。

  巨大差距深深刺激着刘学佛,他暗暗发誓,做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就要取得像依曼诺娃那样的成绩。后来,刘学佛遇到了苏联农学专家提托夫,为他带来了许多植棉新方法、新知识。

  当时,大多数战士过去只种过小麦、玉米、大豆等,认为种植棉花也是一样的道理,种植株数要不稀不稠。提托夫提倡每亩棉花地应种植6000株,遭到了战士们的质疑。刘学佛不放过任何一次提升棉花亩产的机会,带头在自己的植棉小组采用密植种植方式。

  刘学佛的聪明好学打动了提托夫,一有时间,提托夫就去刘学佛的棉田里指导,讲授科学种植管理办法,刘学佛牢记于心。1953年,刘学佛所在的植棉小组在玛纳斯河流域创造了大面积棉田高产纪录,53.6亩棉花亩产籽棉386.5公斤,其中1.61亩棉花亩产籽棉高达674.5公斤,创当时全国棉花最高纪录,他被评为全国植棉能手。

  创高产的喜悦还未过去,第二年,刘学佛就遇到了困难。80亩棉花播下去后,由于土地板结,大部分苗没有出来,急得大家用手去抠。刘学佛冷静思考解决办法,提出了“之字耙”法,用耙快速将大部分棉苗放出。然而没过多久,棉苗病恹恹的,严峻的考验再次落在了刘学佛肩上。他给大家加油鼓劲,与技术人员想办法,给棉田追施氮肥和马粪。不久,棉苗又变得生机勃勃。最终,1954年,刘学佛种植的棉花亩产籽棉达到696.4公斤,打破由他创造的全国纪录。从此,科学植棉之风吹遍兵团各垦区。

  1956年,刘学佛来到农一师(现一师)工作。1958年,他种植的棉花创造了南疆棉花高产新纪录。1959年,刘学佛在沙井子垦区培育出棉花新品种“胜利三号”。他积极向年轻人传授植棉技术,为推进南疆植棉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础。

  1951年至1954年,刘学佛先后被新疆军区二十二兵团授予甲等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,荣立一等功、特等功,1955年被兵团授予“特级劳动模范”称号,1960年被兵团树立为“十二面红旗”之一。

  (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和平)

媒体三升体育(中国)

最新更新